張彩玲個體經(jīng)營
棗又名桂香柳、銀柳、紅豆。
形態(tài)特征: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5-10米。幼枝被銀白色鱗片,老枝栗褐色。葉互生,長圓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,長4-8厘米,寬1.5-3.5厘米,兩面均有白色鱗片,背面尤密,成銀白色;葉柄長5-8毫米。5-6月開花,花銀白色,芳香,外側(cè)被鱗片,1-3朵生于小枝下部葉腋;花被筒鐘形,長5毫米,上部4裂。裂片三角形。果實(shí)長橢圓形或近圓形,果形似棗,黃紅色或黃褐色,果皮上有發(fā)亮的銀色圓點(diǎn),果肉色白質(zhì)沙,味道甜中略帶酸味。直徑8-11毫米.熟時褐黃色,密被銀白色鱗片。
沙棗因開花香味與江南桂花相似,生命力又非常頑強(qiáng),故有“飄香沙漠的桂花”之美稱。沙棗全身都是寶,沙棗面可烙餅、蒸饅頭、做面條,還可作糕點(diǎn)、果醬、醬油、糖、酒和醋的原料。沙棗葉是豬、牛、羊愛吃的飼料。沙棗樹樹干質(zhì)地堅(jiān)硬,是優(yōu)質(zhì)木材,可制作各種木制品。
沙棗食部每百克含水分12 克,蛋白質(zhì)4.5 克,脂肪4.2 克,碳水化合物74.8 克,鈣46 毫克,磷67 毫克,鐵3.3 毫克,維生素B20.07 毫克,尼克酸1.7 毫克,維生素C7 毫克,其中果肉含糖43—59% (其中20 %為果糖)。
沙棗樹皮、花、果均具藥理性能,樹皮能清熱涼血,花能止咳平喘,果可止瀉鎮(zhèn)靜,而棗仁有治療神經(jīng)衰弱、失眠的功能。
本地有大量野生沙棗樹,有收沙棗的嗎?如有意愿,請與我聯(lián)系!